点击查看微信稿件原文



#Resistance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Ingress Beijing


欢迎访问原视频一键三连


https://b23.tv/8BOdJ8c

计划预备阶段既建立起第一个三角顶点于江海之门,并射出的外挡线。

13:13 从中国人民银行旧址射出中心线到江海之门。此刻可以看到意料之外的出现了玩家 @Takurua 正在前往西津渡。


西津渡位于镇江市,这里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渡口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海上起点的一部分。历史上,西津渡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足迹,包括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诗人,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


这条街道不仅是古代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时期,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西津渡》这部电视剧就以此为背景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今天,西津渡依然是游客们体验镇江古老风貌的好去处,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这里会举办各种传统活动,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13:30,到达京杭大运河长江交汇口(小京口)。京杭大运河在长江南岸有五口,分别为大京口,小京口,甘露口,丹徒口和谏壁口。这里大小京口为古江南运河河道与长江的交汇口。我们马上还会前往大京口的京口闸遗址。


小京口是古代江南运河五口之一,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水运枢纽,也是镇江历史上多次变迁的缩影。从秦始皇时期开始,镇江的入江口经历了多次迁移,这些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工程技术的进步2。小京口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在历史上扮演了连接南北交通的关键角色,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大京口不仅是古代江南运河的重要入江口之一,而且在其附近还发现了京口闸遗址。京口闸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它体现了古人在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卓越智慧和技术成就。该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水利设施和运河文化的重要实物证据,并且在2019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3.41 到达po江边祭坛。这里是镇江的城市标志之一,是老镇江港区撤离时在码头上改建建立的鼎形雕塑一座,标志着这里曾经的港口过往。而就在此处不远,还是镇江城市原点,这一般是城市的测绘用的关键三角点或者城市的道路零公里坐标原点,这里的这个原点是零公里坐标原点。


镇江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老港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老港区撤离后改建建立的鼎形雕塑,无疑是对过去辉煌港口历史的一种纪念。这种雕塑不仅体现了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它象征着镇江曾经作为重要商业港口的地位,以及这座城市与水运之间的深厚联系。


13:48 到达po金山湖,建立起第二个三角顶点,大三角底边正式成型。由于可以link内连,这里直接连接金山湖到人民银行旧址,两个二级多重底边亦成型。金山湖实际上是长江由征润州围合形成的夹江,从江海之门的引航道进入,至焦山以南重新汇入长江。征润州实际上在清末民初才逐渐形成,但发展迅速,很快填塞了云台山下的镇江传统码头区域,又在新世纪初让镇江不得不放弃了镇江港区,留下了江边祭坛那个po的历史痕迹。随着江海之门和焦南闸建立,这段夹江正式合围,变成了金山湖。

金山湖作为镇江的一个重要地理和文化地标,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


金山湖实际上是由于长江流经镇江时,因自然及人为因素而形成的夹江。具体来说,在清末民初时期,随着征润州(现为镇江市的一部分)逐渐形成并发展,它逐渐填塞了原本位于云台山下的传统码头区域。这一变化对镇江的老港区造成了重大影响,最终促使镇江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港口设施,并留下了像“江边祭坛”这样的历史痕迹。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江海之门和焦南闸的建设完成,这段夹江被正式合围,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金山湖。江海之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水利设施,也是连接城市内外交通的关键节点。而焦南闸则进一步加强了对水流的控制,确保了金山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除了其水利工程的价值外,金山湖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是国家863水环境专项课题的依托工程之一,旨在改善水质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游览、观赏、休憩的空间。


14:55,在完成了底边后,顺路建立了东南侧二级三角形的部分,并整了杯luckin。

14:23,茶歇后回归主线,开始原路返回人民银行旧址,并内连内部po以完成第一个四层三角。

14:30,开始进入西津渡区域进行西侧二级三角的建设。这里就是前文所讲因为淤塞被废弃的最早港区。


由于长江泥沙的淤积作用,西津渡所在的古河道逐渐变浅,导致其作为主要航运通道的功能逐渐丧失。到了近现代,随着更高效的港口设施在其他地方建成,西津渡最终被废弃,不再作为主要的商业港口使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的价值也随之消失。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津渡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得到了保护和发展,成为了今天游客们体验古代渡口风情的好去处。


近年来,镇江市政府对西津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旨在恢复这一古老街区的历史风貌,并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千年江南第一渡”的旅游项目已被选入长三角历史主题体验之旅的一部分,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此外,西津渡还保留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如伯先路街区和民国时期的租界区等,这些都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实物证据。


14:43,从英国领事馆旧址连出了线,我们还可以看到此处有如德士古火油公司等。这块区域曾经是国内7个英租界之一,但在1929年就被镇江市民联手收回了。但可惜这块港口区域随着航道淤塞越来越难以利用,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镇江的西津渡区域曾经是英租界之一,并且在那个时期,这里聚集了多个外国公司的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比如德士古火油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和美孚火油公司等。这些公司在当时对中国尤其是长江流域的石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9年,镇江市民通过一系列的抗争活动,成功地促使英国政府将镇江英租界正式交还给中国。这标志着镇江英租界长达60多年的存在告一段落。值得注意的是,在归还过程中,中英双方进行了正式的谈判,并最终在赔偿了英方6.8万元后,于1929年11月15日举行了移交仪式。



此外,镇江博物馆也位于此地,它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也是了解镇江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窗口。


15:01,和Takurua约定碰头地点。

15:12,和Takurua成功碰头,活动bio一张。

15:38,完成西侧二级三角形铺底后转战到达京口闸遗址。这里就是前文所说的大京口河道曾经的流经处。而京口闸遗址边则还有一座陆小波故居。这位银行家正是前文所说收回租借地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京口闸作为江南运河的第一座闸门,它在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连接了长江与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关键枢纽。


京口闸遗址展示了从唐代到清代不同时期的闸体结构变迁,是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交通发展的重要实物证据。考古发掘揭示了该遗址丰富的历史层次,包括明清时期的石路、清代的碑亭以及各个朝代的闸墩等遗迹。这些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工程技术的知识,还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紧邻京口闸遗址的是陆小波故居,这位著名的银行家和社会活动家正是推动收回镇江英租界的主要人物之一。陆小波(1882-1973),原名锡庚,字小波,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促进实业教育救国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27年4月,陆小波亲自率领商团接管了镇江英租界,这一行动实质上结束了英国在镇江长达近70年的殖民统治。


01:47 在京口闸遗址边有一个麻绳桐油铺子。而就在京口闸遗址上,一个清末的石刻碑记录了此处的行政是怎么禁止衙役向过往商船和附近店铺索要麻绳桐油等用品的。

麻绳和桐油都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商品。麻绳由于其坚固耐用,在航运业中被广泛用于捆绑货物或加固船只;而桐油则因其防水防腐的特性,常被用作木材保护涂料,对于维护船只及各类木制品至关重要。因此,在京口闸这样的交通枢纽处设立麻绳桐油铺子,无疑是为了满足过往船只及相关行业的需求。


关于那块记录了禁止衙役向过往商船和附近店铺索要麻绳桐油等用品的清末石刻碑,它的重要性在于体现了政府试图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官吏滥用职权,从而保障商业活动正常进行的决心。这类碑文通常会详细记载具体的禁令内容、违规处罚措施以及颁布该法令的目的等信息,是研究当时法律制度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资料。


15:58,到达伯先公园点位。伯先公园是一座民国时期就建立的市民公园,也是镇江曾经的动物园。赵伯先也是清末民初激荡时代里的一位留下了重要印记的人物,诸位可以自行查阅。

伯先公园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记忆的市民公园,它始建于民国时期,并于193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公园不仅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赵伯先(赵声),同时也是镇江市内唯一的一座纪念性公园。


赵伯先(1885-1911),原名赵声,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他在黄花岗起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尽管起义最终失败,但他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深深影响了后来的革命者。不幸的是,由于壮志未酬,赵伯先在起义失败后的同年因病去世。


伯先公园由著名的园林专家陈植设计,占地面积约为120亩,依山势而建,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纪念元素。园内的主要景点包括赵伯先像、荷花池、“五卅”演讲厅等。其中,“五卅”演讲厅是为纪念1925年的五卅惨案而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自开园以来,伯先公园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改造,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受破坏后得到了修复。解放后,政府投入资金对公园进行了多次整修,包括重建赵伯先铜像、恢复绍宗藏书楼等重要建筑。此外,公园还曾设有动物园,成为几代镇江市民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6:30,占领江苏省红卍字会旧址,即将完成西南侧二级三角铺底。这里po名为红十字会其实并不正确。在世界红会在不同地区会因为不同的文化信仰等采取不同的符号表达,如红十字会,红新月会和红水晶会。中国的红卍字会则是在红会组织形成早期过程中中国本土产生的一个独立的组织形式,符号采用了佛教的卍字符,所以这并不是简单的等价于红十字会。

红卍字会,全称世界红卍字会,不是一个简单的等价于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组织,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了中国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需求所形成的独立机构。


红卍字会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民间宗教——道院,该组织强调“以德报怨”,追求和平与和谐的社会理想。1921年,在北京成立了红卍字会筹备处,并在1922年得到北洋政府的认可,正式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宗教性社会救助团体。红卍字会在中国的多个省份设立了分会,致力于提供医疗救助、灾害救援以及教育服务等。


红卍字会选择使用佛教中的卍字符作为其标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卍字符号的理解密切相关。卍字符在佛教传统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无尽的利益和福祉。选择这样一个符号不仅体现了红卍字会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也表明了其希望借助这种广泛认可的文化符号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社会接受度。



16:38,到达顶点po,16:42,开始最终连线。这个顶点所在的中山广场实际上是历史上沪宁铁路在镇江的镇江西站所在地。这里还有这中国最早的铁路隧道之一,如果想要寻访从广场西侧钻入小巷子中即可发现别有洞天,展开说说则是另一个故事了。

中山广场在镇江的历史背景与铁路的发展紧密相连,特别是它曾是沪宁铁路镇江西站的所在地。这一区域不仅见证了中国近现代交通史的重要篇章,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镇江西站作为沪宁铁路的一个重要站点,在1908年随着沪宁铁路全线通车而投入使用。这里不仅是连接上海与南京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当时进出镇江市区的主要门户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沪宁铁路进行复线提速改造时,原有的线路被裁弯取直,镇江西站的功能逐渐减弱,并最终于2004年被拆除。


提到中山广场附近的历史遗迹,不得不提的是宝盖山隧道。这座隧道是中国最早建成的铁路隧道之一,建于19世纪末期,由英国工程师设计并施工,旨在使铁路能够绕过镇江市区的一座小山丘。尽管其长度不长,但它代表了当时工程技术的重大成就,并且在中国铁路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今天,虽然宝盖山隧道已经不再使用,但它仍然是研究中国早期铁路建设的重要实物证据。


17:00,准时准点完成笋多重。活动大成功。

记得来 B 站关注 UP 主哦~

https://b23.tv/8BOdJ8c


欢迎关注我们的同步渠道


Telegram - https://t.me/IngressBeijing

网站 - https://bjres.net(可进行历史文章搜索)

玩家助手 - https://t.me/IngressBeijingGPTbot

投稿请发邮件至 tougao@bjres.net


投稿后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Telegram - @alexrowe

QQ - 350259971

Niantic Chat Group - YxR8TEU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