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微信稿件原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TheMonthlyWrap-UpOfK
Ingress Beijing


注:以下日期均以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计算,与 Investigate 网站可能差 0-1 天。


Hank

3 月 1 号,Hank 表示自己 3 月 14 号要到新西兰基督城为 NOMAD 节目寻找毛利文化的素材,并将抽空参加当地特工在 Dux Central 酒吧组织的聚会。他透露,届时会场周围会有若干任务,而他手上则有若干情报等待放出。



3 月 15 号,特工们在基督城聚会会场附近找到了 Yuri 给 Hank 的一封信,Yuri 认为我们应借鉴远古时代的传说、宗教故事等等,以帮助进行对 Tecthulhu 的研究。



3 月 30 号,Hank 在 Google+ 上提及自己的近况:一方面,理论上,地球曾有过一个异位面文明如 the Shapers 和 the N'zeer 直接出现在地球上的时期。Hank 正在寻找这个「外来者时代」的考古证据;另一方面,在寻找 OLW 的过程中,Hank 探索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地下的 Jörmungandr 设施并得出结论:在 Hank 在此俘虏了 Susanna 之后就再也没回到这里来。(当时的情况详见 2016 年 11 月 3 号公布的从西雅图 NL-1331 会场找到的情报)



Global Shard

3 月 3 号至 3 月 24 号,Enlightened 成功地控制了剩余 10 个原型中的 9 个,而 The Alchemist 炼金术者则因 Enlightened 捕获的碎片未能达到 4 枚或以上的有效多数而保持中立,OLW 是否留在 Niantic MAGNUS 将由他自己决定,并不会被任意一个阵营所左右(是的,我明明翻译过规则自己却忘了……)



另,碎片战结束后,13 组碎片被不明力量转移到了全世界 13 个不同的地方,原因不详。


Flint Dille

3 月 5 号,PAC 指出。漫画家 Lovio Ramondelli (作为剧情主角 Tycho 的朋友)以及半剧情人物 Flint Dille 将在 3 月 11 号下午出现在洛杉矶 Meltdown 漫展签售现场。(尽管这是变形金刚的签售,)现场会有 Tycho 的签名作品,而会场周围则有剧情情报相关的即时任务。



Magnus Reawakens & Tecthulhu

3 月 5 号,Niantic Lab. 宣布将在 2017 年 5 月 19 - 21 日举办一种全新的 Ingress 活动 Magnus Reawakens,地点设在美国北加利福尼亚州的纳瓦罗营地。



3 月 6 号,PAC 从线人处得知,Portal 网络中传来一系列信号,组合其信息可得到一张图片,其主体图案为曾在 Niantic Lab.  公告中出现过的由 13 个不规则几何图形组成的不死鸟徽章,而其背景则暗藏着关于 Tecthulhu 的一首诗的密文。



3 月 7 号,PAC 向大众公开解密上文所述 Tecthulhu 相关诗篇。


3 月 8 号,EAW 与 Niantic Project 众研究员讨论 Tecthulhu 那一首新出现的诗,大家认为,鉴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往的 Tecthulhu 依靠的可能是「非科学」的仪式、魔法等不可以现代科学解释的技术。



3 月 9 号,PAC 翻出来 2016 年 8 月中旬的文档,当初 K 仔认为 Obsidius 和 Cybella 连续穿越到达的最后一个时空是 Enlightened 的营地,而事实证明这很可能就是 2017 年 5 月特工们在纳瓦罗河畔构筑 Tecthulhu 相关 Portal 的场景。




3 月 14 号,Niantic Project 众研究员讨论世界历史上的重要节点,认为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诸艺术家、法国瓦卢瓦王朝研究贤者之石的炼金术师尼古拉·弗拉梅尔以及 18 世纪英国的地狱火俱乐部等均可能为 Tecthulhu 相关的 Magnus 成员。



3 月 18 号,PAC 将某个在 17 号出现在 Portal 网络的 Reawakens 视频转载到了 investigate 网站上,他并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说明,而是写出了视频中闪现的三组 Glyph 序列:Pursue Creativity. Discover Mystery. Outside Together。



3 月 31 号,PAC 在网上找到了 Magnus Reawakens 活动的三个设计方案(注:特工必须提交自己队伍的设计方案,经过 Niantic Lab. 审核并通过才能参与该活动),并在 investigate 网站上给出了各方案的链接。他打算到活动现场观看相应设施的构筑过程。



NL-PRIME & Akira

3 月 16 号,乘坐 NL-PRIME 名古屋新路线的特工们在附近的 Portal 又找到了 3 份情报文件,为 IQTech East 的三份研究报告。由此我们得知:

  • Akira 团队会利用跟踪监视、迷昏绑架等手段对乘客中的潜在 XM 敏感者进行观察研究

  • 观察对象被 Akira 团队分成不同组别进行不同类别的研究,目前我们所知的分组有高优先级的 Alpha 名单,较高优先级的 Beta 名单以及低优先级的 Epsilon 名单。

  • 过饱和 XM 环境对 XM 敏感者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 精力旺盛,工作效率提高,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倦

    • 灵感迸发,艺术作品水平异常提升

    • 创造出异于现有科技的成果:某 19 岁大学生以与现有算法完全不同的逻辑设计出超越世界现有顶尖水平的 AI

  • 部分 XM 敏感者所受影响较明显,但为一过性影响,在脱离过饱和 XM 环境约 3 个月后影响基本消失。暂未确定重新进入过饱和 XM 环境是否会复现。

  • 部分 XM 敏感者所受影响较不明显,但持续时间较长。上述 19 岁大学生脱离过饱和 XM 环境五月余后,其所受影响未见减退



白宫 XM 简报

3 月 19 号及 26 号,第四、第五份 XM 简报视频出现在了 Portal 网络中。



书接上回:

  ⑷报告者 X 提出了对 XM 的另一种猜测:除了可能为跨位面通讯的载体外,XM 本身还可能作为节点构成了一种蜂群意识。而 Aegis Nova 打破了抵御异位面的防线,地球人类陷入了任人鱼肉的被动局面。

  ⑸X 向 Y 介绍了 Resistance 和 Enlightened 两大阵营,New Wave Resistance 以及 ADA 的复活。另,X 认为 Susanna Moyer 坚信 Nigel 被谋杀是因为被 XM 影响所致。

  ⑹未完待续……


Niantic Project

3 月 22 号,对第四份 XM 简报中蜂群意识的假说进行讨论,Resistance 倾向的成员认为 XM 是在将人类塑造成该蜂群意识的傀儡,而 Enlightened 倾向的成员则将其描述为天人合一。进而提出了假说:Resistance 的出现是因为人脑对 XM 洗脑作用的防御,而 Chaotic Matter 则有可能有着「反洗脑」的作用。



PAC

3 月 25 号,PAC 开新坑「Ingress 词典」,第一个条目是 XM 敏感者:

  • XM 敏感者是对 XM 的存在有敏锐的感知,并可因此得到某种强化的个体

  • 以看待 XM 的观点划分,XM 敏感者可分为持正面态度的 Enlightened 和持负面态度的 Resistance

  • 普遍认为暴露于 XM 将增强个体的天赋,而这有可能是 the Shapers 或者 the N'zeer 将相关理念推送到 XM 敏感者的思维中。

  • 部分敏感者有对异时空进行观察的特殊能力

  • XM 敏感者对 XM 的感知有等级差异。所有 Ingress 特工都符合 XM 敏感者的定义,但未必能有上述天赋增强或观察异时空的能力。



3 月 28 号,PAC 收到一份未知来源的名字为 “HUMINT IMG 6902” 的图片文件。



其他

3 月 2 号,SETAI 转载了一篇新闻报道,该报道指出目前 AI 已可利用现有的代码为自己编写程序模块。SETAI 该转载带有一小段附言,为引述维基百科对「傲慢」的描述。虽没有明说,但显然 the Acolyte 这又是在讥讽 Jahan。



3 月 17 号,日本作曲家高桥哲男 (aka Agent Jaicat)建立了一种独特的规则把 Shaper Glyph 的图案转化为音乐旋律,并利用这些旋律作为素材写出了一些 Glyph 序列的对应音乐作品。



3 月 19 号,未来学家,Google 工程总监 Ray Kurzweil 在 2017 SXSW 发表了自己的预测:人工智能将在 2029 年通过图灵测试,而 2045 年将是技术爆发的奇点。



3 月 29 号,PAC 转载了一篇关于「钢铁侠」Elon Musk 的文章。Elon 认为人脑与计算机的结合能解释人类输入/输出速度的限制,同时这样的强化可以让人类在被 AI 全面超越后不至于沦为 AI 的附庸。




It's Time to Move! 

点击阅读全文

欢迎登陆北京ingress蓝军官网



扫一扫关注我们吧↓

转载我们文章的声明

本文还将被推送到

读读日报RSS

Telegram,Twitter

历史文章请访问 https://bjres.net  查看

投稿邮箱:tougao@bjres.net


戳原文,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