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be afraid daybreak has come
Posted on
Pisces
Ingress Beijing,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捕まえたdaydream 出遅れたストーリーと栄光が”
想来我一定是有一点玩这个游戏的天赋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入坑前做了一点功课:查了维基百科和果壳的Ingress小组)。刚入坑的那一个月就开始大放异彩,入坑第20天便在六爷的支持下策划了“老毛的遗产”给自己和其他6位蓝军送上了黑牌,这样的新人恐怕不多见。
2015年的初夏热闹非凡。随后的3个月,在全国几位蓝军大神的策划下,几乎周周都有黑牌活动,而且很多都是覆盖帝都的。而在帝都本地,依靠白羊沟-平谷这条“黑牌通道”,两次行动共计送出30多个黑牌,而且一次比一次多。9月中旬以后,随着小牛牛和山东之间稳定的长link的建立,帝都南部再次组织了多次送黑活动,尽管没有盖上帝都,但是其mu数均为千万级,大家刷的不亦乐乎。
然而顺风的问题在于,容易失速。
9月过后尽管表面上看大家还是很活跃,但是盖帝都的热情已经没有了。毕竟这种级别的行动费心费时费力,有时候自己想了一个好的方案,但问了下好像没人愿意搞,理由也简单:“没人要黑牌了”。然后只能默默Reset DrawItem。实际上大新闻并不缺少,但是帝都周边搞和盖帝都完全是两回事。也并非没人要黑牌,只不过黑牌都是自助了。这样的状态也说不清是好还是不好。于是,这种沉闷的气氛一下子持续了半年多。对于这个游戏来讲半年的时间足够一个地区的游戏局势和氛围发生很大的变化了。4月24日帝都绿军再次盖了一次帝都,战报发了以后有人给我看了和一位新人的对话,具体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大概意思就是觉得绿军玩的好欢乐呀蓝军什么时候也能盖一下北京啊什么的。我看了以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可是,我们明明曾经玩的更high的……
“曾经坚持过的故事不必再提,没有人在意。”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
周末的覆盖全城的绿云散去不久,4月29日各位大大就悄悄拉了一个讨论组,几位曾经的“老司机”们再次聚首,商讨规划。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规划。很快,根据之前日常的一些脑洞以及对形势的判断,3个方案出现了。很显然最初的方案问题都很大:要么没有端点key,要么block太多,要么端点难以抵达(同时也没有key)。而且不久后就是五一假期,帝都周围局势可能会发生大规模变化,因此大家都在一边思考一边观察着帝都周围的长link。
假期结束后,帝都周围局势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因此之前的规划依然有效。但是问题也依然存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block也变得更多。西侧南侧都是密集的蓝线,说实话这几根防御拉的真好,从沙城一直封到张北,但同时也是给自己上了好多把枷锁。所以直到5月5日早上,整个规划一直没有定下来。尽管规划没确定,但是部分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多变的方案主要是西北端点的选择,南部端点实际上很早就确定了。5月3日, @fngs 带着几个人悄悄来到榆垡掰key,神不知鬼不觉地拿到了足够数量的key,而除了hack之外唯一的操作是上了一个CMH。
一个底边端点的key到手了以后事情变得容易了一些。但是大计划依然毫无头绪,备选方案增加到了5个,但是依然没有令人满意的。就在5日早上8:20,一向寡言少语的百事提到了一个新的思路:
很快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惊为天人的新方法!
这个方法意味着,其中一个底边端点的key根本不需要,取而代之的多重点的key。这样就把集中在一起的掰key压力转移了,如此以来不用辛辛苦苦花半天时间好多人一起去秘密掰key,省了很多事。于是之前那些因为没key而放弃的方案又回来了。由于之前424当晚清理平谷的同时也掰了一些key,所以实际上平谷不用再跑一趟了。在这里要再次感谢有先见之明的fn!下面就是从中挑选block少的方案了。
然而,之前也说过,西南侧的防御很强,block少的方案其实也没少多少,整个计划再次陷入僵局。方案越出越多,面积也越来越小,但是block依然没有减少。没办法,只能从这些鸡肋的方案里选了一个block相对少的,而北端点选在了沙城。计算了一下,14个清障,而且不乏偏远山区,又是一场苦战。
当天上午 @hsu 来到八达岭连出两根意义不明的link,很快,机智的奶口就提议说去居庸关或者白羊沟是否可以当做端点。几分钟后更是出了一个直接利用八达岭那个绿po:詹天佑像的方案,又可以清除帝都link又可以当作端点,一举两得。很快精确的规划便出来了,很显然这几个点都有个问题,就是虽然避开了西部门头沟那一条条蓝线,但是很不幸,需要通过被连的一塌糊涂的园博园。不过八达岭有很多po,而且集中在靠西的位置,很快我就找到了一个巧妙避开园博园的绝佳位置。八达岭方案正式确定!这个方案依然有数十条block,但是都不太远,不用跑到灵山这种深山之中,同时避开了北侧十三陵地区的混乱link,大大减小了清障的压力。
与此同时,planB和planZ也在规划。之所以规划这些就是因为八达岭作为景区,活动当天是有可能出现绿军的。对于之前的送黑牌来说,由于需要提前准备底边两个端点的key,因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死守端点就只能宣告计划失败。但是对这个计划来说,只要清理好block,理论上讲我可以随便转移,只要找到一个有po而没有敌军的地方就可以。当然,这些计划最后都没用到。
5月5日仿佛奇迹之日,整个计划的转折点。看着八达岭如此多的po和绝妙的走向。我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一绝佳的条件。很快,八达岭多重方案便出现了,算下来这已经是第8个方案了。完全利用八达岭可以额外再获得至少12层多重!
这个方案是这次就用还是留到下次?这是一个问题。这时 @tclord 大叔鼓励我,要搞就要搞得最大!的确,这个方案也许以后再也没机会执行了,所以这次就全用上。
令人头皮发麻的block
然而block也确实是多,作为必须同步的第一层,block当然越少越好。没办法,只能牺牲最里面三册,这样清障减少到4个,而且无需同步清障,除了第一层的两个别的可以慢慢来。
整个计划终于完全成型,此时距离执行已经不到3天了。当晚,在狂风中我和fn交换了平谷的key。
这样一来八达岭又可以有9个拿黑牌的位置。平谷那边人数已定,不多不少刚好18层16人(第一层和最后一层技术要求较高要留给老玩家)。刚好,前几天路过北体的时候面了两位新人留了联系方式,他们也都没有mu黑牌(实际上连铜都没有)。北体去平谷太远,不如直接跟着我去八达岭。而 @baogua 由于计划的清障少了很多所以也没有任务,既然如此大家就一起去长城吧!很快一个八达岭特别行动小组就诞生了!
如果八达岭起多重,那么平谷地面组就需要拿到八达岭的key。八达岭我已经快10年没去了,有必要提前去看一下。于是周六就是隐身前往八达岭踏勘+掰key。作为一个隐秘属性的蓝军,全程不出log是必备技能。于是当天一下子出了200多个1脚……(是的至今为止还没用完)。之前估计周末八达岭人会很多,但是实地看了下其实还好,唯一拥挤的其实是神奇的S2线。毕竟不是传统大火车,一车才拉不到500人,又那么便宜,又是跟公交一样刷卡上车,不挤才怪。
周六当天,一名路过的蓝军Yaksa在外炮村连了几跟link,而且每条都是block……一切发生的太突然根本来不及阻止,当时大家就的表情都是这样的:
很快联系到本人以后他表示可以去处理。于是本次计划的最后一位清障出现了,用来解决自己连的block……
当晚,再次和fn交接了八达岭的key,同时地面和清障早已安排妥当,就等着明天的到来。下面就是如何同步的问题,很快一个摔杯为号的方案便提出来了。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同步的时候会发一张摔杯gif图:
这种同步方法也由此得名:摔杯为号。
“だからサイレンス 灯すためと”
行动当天除了天气不太好有点雾霾之外几乎一切顺利。12:20左右,大部分人都就位了。
(我就只发我的了别人的放不下)
据说某位刚刚升16的玩家还吃了一个LPC以示庆祝。12:24:12,花生PeanutLiu终于就位!再次确认后整个计划即将开始。
就在这时……平谷地面组,stella同学不见了……
当然这只是一场虚惊,很快人就找到了,原来只是在一旁划水而已……
12:29:49,一切准备就绪,然后……
随后的不到1分钟的时间无比漫长却又无比短暂。我们的intel来不及记录众多细节,只能事后利用intel的log进行整理:
翻intel的过程中发现,实际上intel上的数据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毒掉portal的时间和link消失的时间并不一致。在上表中t-po是占领po的时间,t-l是link断裂的时间,可以看到有0.1-4秒的偏差。所以intel的数据也仅供参考。
上顶点“八达岭城关”用了约8秒点亮,第一根link仅用了20秒就建立成功,整个field在计划开始的第36秒建立成功。这个同步速度还是很厉害的。
随后便是由八达岭城关一层一层射出北线,地面组一层一层连南线。17分钟后,平谷主场17层完成。随后八达岭多重点开始点亮,@Fngs 在平谷的最后一层开始连向八达岭,而我则冲进景区进行最后一个清障。13:18:56.922,@baogua 完成了最后一层field。整个计划完成,平谷18层,八达岭9层,总层数创下新高。
由于计划完成后已经是下午1点多,大家的午饭普遍选择了……德克士和肯爷爷……
整个field完成以后,大家才发现,这个盖的三角形好正!实际上的确如此,最外层的field,三条边中最长的和最短的只差了600m,而整个长度均在96km左右。
随后各组开始返回城里。朝着预定的庆功地点,望京某鱼头泡饼进发。然而喜闻乐见的排不上号发生了,没办法只能临时决定换别的地方吃。这一换不要紧,本次计划最后一个神级一般的决定诞生了。 @Fngs 决定去望京吃海底捞。傍晚6点半,两队人几乎同时到了望京,开始了愉快的吃吃吃。
昨天整理数据的时候想看看这次的field到底多厉害,就顺便计算了一下几何中心的位置,算完以后标在地图上发现这一块有点熟悉,这不就是昨晚吃饭的地方北边么!海底捞望京店距离本次field的几何中心只差了不到2km。
下面是无聊的数据环节。
层数:27
单层Mu:5 035 873~5 219 950 MUs
总MU:约134 391 000 MUs (87 703 839+46 686 981)
CP:0
边长(km):97.1962-97.8329, 96.776-98.4323, 95.0793-98.2861
覆盖面积(km²):4016.89-4172.30
最外层边长比:0.995389:1.00149:1
最外层重心坐标:40.001665 N,116.473229 E
这次绝不是一次简单的送黑牌。很多方法都是第一次使用。底边端点射多重点,地面组只需要一个底边端点key,减小了地面协调的难度的同时还使得计划变得更加灵活。而双多重则进一步提高了覆盖层数,理论上讲30甚至更多层覆盖也是可以的。而八达岭这一神奇的位置也是第一次被用来送黑牌(后来得知八达岭盖帝都早有先例,然而当年只做了3重,而且多重定点在房山)。在规划过程中也研究出了其他的送黑牌方法,但无法一一进行实践。规划过程中的成就感简直比以往的加起来还多。
感谢 @Fngs 全程的统筹,我作为一个出规划的人其实重要性远没有那么高,如果没人真的去做那再多的规划也没用。感谢@FAHyakushikiKai 和 @nekoooo 提供了新思路,感谢各位清障,谢谢大家!
It's Time to Move!
欢迎登陆北京ingress蓝军官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还将被推送到
历史文章请访问 https://bjres.net 查看
投稿邮箱:tougao@bjres.net